李仁港的趙雲無雙傳

常山豪傑趙子龍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幾乎是個完人,他沒有張飛的暴躁,沒有劉備的機巧,卻同時擁有諸葛亮的忠誠與關羽的神勇。在戲份沒有上述四人多的文本中,趙雲其實算是蠻扁平的人物,你知道他智勇雙全、渾身是膽,但卻也無法描述更多關於他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香港導演李仁港則藉著改編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來補完他心目中趙雲的完整形象,藉由大小五場戰役帶領觀眾把三國風雲走了一遭,也回顧趙雲的一生。

基本上,我還算是喜歡這片。日本光榮的招牌名作真三國無雙就幾乎是以趙雲為第一男主角,遊戲裡趙雲穿戴白盔銀甲,騎著白色駿馬,手舞尖槍豪龍膽,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一騎當千,萬夫莫敵,殺的我血脈噴張、大呼痛快,而電影也差不多將這種感覺發揮到八成。比較可惜的是,我原本期待能看到精采的馬上武術,在電影裡的套招不多,畫面也較為紊亂。跟遊戲一樣,好看的還是下馬後的武打套招。特別的是,電影裡還安排了一段單鬥關張,更為精鍊的青龍偃月刀與丈八蛇矛造型,讓這場令人拍案叫好的室內武鬥在不失重型兵器的威猛沉重下,仍舊打得魄力十足又靈活靈動。

劉德華雖然不是我心目中的最佳人選,但以此片的表現來說,算是中規中矩,即使片中那些像日本戰國時期的盔甲裝醜不拉機,趙雲應有的帥氣與剛勁仍舊虎虎生風。此片歷經趙雲青年、中年到老年,看的出特效化妝師也下了不少功夫在這三種扮相上。以趙雲的拜把兄弟、本片主要口白表現的羅平安(洪金寶),礙於劇本的缺陷,讓這個最重要的配角淪為前後不一、缺乏心境轉折明確動機的平扁人物,也讓最後應該相當悲壯的一幕無法釋出該有的情緒渲染波動。

劇中讓我印象深刻卻不得其解的,是鳳鳴山上破廟中的佛像,鏡頭特寫不少,背景有昏暗、也有佛光(陽光),好像似要透漏什麼禪意,只可惜我沒慧根,悟不出什麼道理來。

由於三國演義架構龐大,雖然內容大多數人都早已明瞭,但以單一部電影來說,適度的刪減與改編仍是必要之惡,大可不必與原著百分百符合(何況原著幾百年來其實也增刪不少),能把整個故事劇情完整交代而不至於拖泥帶水,是這部片子最大的優點。接下來下半年還有吳宇森的赤壁。吳宇森在大場面的調度不佳在獵風行動中也略見一二,昨天看了預告幾乎所有要角都在耍帥,不過有我最喜歡的金城武演孔明,應該還是會去戲院報到觀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ta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