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人狼窩

在德國名導文溫德斯的座談會上,有人問了導演這樣一個問題:「請問導演,您覺得什麼樣的電影(應該)能夠流傳後世呢?」

這個將溫德斯當作巫師在問卦的問題,難解程度不下於諾斯達姆斯的世界末日大預言。不過導演想了一下後,倒是給了一個有意思的答案。

  「這個嘛…如果像超人第七集,或是黑暗騎士第十三集那種片子的話,一大堆人都會搶著將它們保存下來。可是我們要關注的,應該是被忽視的獨立製片電影以及藝術片,那些作品,才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

  要將一部電影的精神流傳數個世紀,除了那些被指定為「文化遺產」的經典,或是拷貝人手一片的超賣座大片之外,另一個奇特的方式就是重(改)拍。雖然重拍風行背後代表的是創意枯竭的症候群,但它不見得是壞事。舉以前筆者介紹過的科幻驚悚片「變體人」(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為例,它每隔二十年就被改拍一次。而每一次的新版都反映出了當代的焦慮及恐懼,各交出了優秀的成績單。重拍可以是一種大膽的實驗,以新時代的思維來撞擊原始版本的意識型態。一個文本,各自表述,同時也讓後繼的電影工作者們一圓「換人做做看」的美夢。

  許多人認為拍爛改編版,是對原版的最大侮辱。事實上,我覺得重(改)拍對於一部電影傷害最大的地方,是在於數典忘祖。只知消費前人的創意,而不去推廣前人的成就。

  舉例來說,某一部片被好萊塢收編改拍後,人們在先入為主的宣傳洗腦之下,完全忘記了那是一部重拍電影,甚至還可能讚揚它的「創意」。而默默無聞的原始版本則如一顆珍珠躺在角落蒙塵。有人知道「善意的謊言」(Jacob the Liar)一片是改拍自捷克的電影嗎?這個答案沒人在乎。而反觀好萊塢重拍自己的電影時,又有多少人能在翹首盼望科幻片「當地球停止轉動」(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上映的當下,能夠回頭去看一下羅伯‧懷斯(Robert Wise)執導的同名片「地球靜止之日」?

  「當地球停止轉動」本身就是個很驢的譯名。相較之下,當年原版的諸多中文片名,包括「地球末日記」,「外星智者訪地球」等等還來的貼切許多。。或許你會問,在電影預告片裡看起來一副侵略者模樣的基努李維(Keanu Reeves)都可以說出「殺人類救地球」的宣言了,加上畫面上一堆被炸掉的飛機坦克,那麼他讓地球停轉個幾秒,一下子讓地表生物全滅,豈不樂哉?問題就是,假使我們將「當地球停止轉動」當成是一部災難片,這將會是徹徹底底的謬誤。

  在錯誤資訊滿天飛的當下,只有讓我們回顧「地球靜止之日」這個原始版本,才能對於一個月後即將上映的重拍版「當地球停止轉動」有更多的認識。

  「地球靜止之日」的開場就像許多外星人電影一樣令人驚懼,一艘來路不明的太空船躲過了所有的北美防空網,大膽的在華盛頓降落。當時的美蘇情勢仍然緊張,因此認為飛碟是蘇聯秘密武器的軍方更是迅速包圍現場。

此時,神秘的外星大使克拉圖走出了艙門,向殺氣騰騰的士兵們表明了善意,同時也準備拿出送給總統的禮物。不幸的是,在擦槍走火的誤會之下,不但克拉圖被打傷,騷動也驚動了他的護衛機器人戈特,瞬間以強大的火力摧毀掉人類所有的重型兵器。雖然克拉圖及時停住戈特,他卻遭到軍方軟禁。諷刺的是,醫生驚訝的發現這個被視為「外星人」的客人,生理與人類並無不同。

在克拉圖要求與全球領袖談話,卻以「局勢不穩」為由碰了軟釘子後,他逃出了軍事基地,躲在人群中仔細觀察人類的生態。軍方此時更是歇斯底里的全面追殺他,號召全國人民消滅這個「外星侵略者」。

  不斷尋求與人類溝通管道的克拉圖偶然遇見一對母子,這個巧遇讓他理解了人類情感的脆弱,以及人性善良的一面。他更藉由小男孩的牽線認識了一位科學家,對他表明了自己的來意。原來克拉圖此行是為了警告人類,由於他們過度的武力擴張,早已在星際間被視為高危險性種族,假使不懸崖勒馬,很有可能導致地球被摧毀。科學家建議克拉圖用一種駭人卻無危險性的方式下達最後通牒,而他則集合全球的知名學者開會,將這個訊息傳給大家。

  原本一切都很順利,克拉圖讓全地球的機器靜止了十幾分鐘(醫療設施除外),讓人類體驗了自己力量的渺小。然而在他的身份被揭穿後,又變成了被害怕及憎惡的對象,甚至險些送了命。當軍方強制解散科學家會議時,克拉圖留下了最後的警告,落寞的離開這個星球。

  這部經典之作顛覆了當時人類大戰邪惡外星人的排外主義思想,在羅伯‧懷斯充滿人道主義的處理方式之下,成了一個帶點憂傷味道的寓言故事。暗喻理想主義者或是基督的克拉圖,在面無表情(這點基努李維倒是演的比舊版的麥可雷尼還傳神)的臉孔之下,是不被人理解的巨大孤獨。宣揚和平止戰的他,卻仍需訴諸凌駕於人類科技之上的毀滅性力量,才能讓全世界願意聽他的聲音。難以駕馭的保鏢機器人戈特,宛如就是核子競賽惡鬥下產物的縮影。

懷斯用了天外來客的觀看者角度,對於冷戰及國際局勢作了尖銳的批判,同時也不斷自省,戰爭是和平的促進劑,抑或只是帶來另一場戰爭?那些高舉「停止戰爭」旗幟的人們,又必須要用什麼手段才能將人類拉出殺戮的泥沼,否則換得的只是自己的沈淪。當克拉圖遙望林肯紀念堂,大嘆「此人若仍生存世間,我願與他長談」時,他的感慨暗指理想主義的崩解,同時正與林肯處於保護人權及開啟內戰間的兩難作了絕妙的呼應。

  數十年來,「地球靜止之日」所傳達的主題不斷的被無數的作品詮釋。例如鬼才亞倫摩爾(Alan Moore)所編劇的圖像小說「守望者」(Watchmen),就將這種矛盾又推向一個更激進的論點,他也在第十二章的大毀滅場景裡用上了「地球靜止之日」的片名表示敬意。另外,許多愛好者也不避諱的表達了致敬與模仿。動畫導演庵野秀明在「新世紀福音戰士」電視版裡的其中一話以「第三新東京市靜止之日」作為英文副標題。另一位導演今川泰弘更是直接將此片名用在OVA「機械巨神」上,為大家津津樂道。

  到今天,二十一世紀版的「地球靜止之日」成了「當地球停止轉動」,特效更好,場面更大,原本看起來幼稚的有些尷尬的戈特造型似乎帥氣多了。面對現在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克拉圖的警告究竟是否在地球上落地生根還是未知數,不過自封為克拉圖代言人的人們卻越來越多,每當我們急切的想要制止一場紛爭,就越把自己往戰爭推進一步。

  克拉圖留下了一句話『決定取決於你們』(The decision rests with you),但是我們真的是可以信任的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ta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