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08/12/15 04:09"
記者鄭琪芳/特稿

這波全球金融海嘯來勢洶洶,政府祭出所謂的「三挺政策」,要求銀行對企業紓困,時光彷佛回到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期,同樣祭出紓困政策,同一批財經官員主導,如今的紓困政策卻顯得粗糙且急就章,難道國民黨執政能力真的嚴重退化了?

銀行股東權益 不能不顧
十年前國內受到亞洲金融風暴波及,政府同樣要求銀行不能雨天收傘,並由財政部成立「紓困小組」,先行對申請紓困的企業進行審核,紓困小組認為值得救的企業,再安排與債權銀行協商,由債權銀行團評估是否紓困,當時債權銀行團還可以推派代表進駐企業,控管企業的金流,以確保銀行債權。

亞洲金融風暴漸歇之後,紓困政策轉由銀行公會負責,若企業仍有經營資金問題,可向銀行公會申請展延貸款等,但是否進行紓困,仍由債權銀行團自行評估。

十年之後政府又祭出紓困政策,表面上是由財政部出面邀集央行、金管會、經濟部及銀行公會等組成「政府協助企業經營資金專案小組」,紓困窗口卻設在經濟部工業局及中小企業處,而且,根據專案小組公布的「協助企業辦理銀行債權債務協調機制作業流程」,企業若申請本金展延六個月,只要直接向往來銀行提出申請即可。

兩次紓困政策最大的不同,在於十年前是由主管金融監理業務的財政部協調,這次卻將紓困窗口設在經濟部,經濟部是產業主管機關,缺乏金融風險控管專業,也必定是站在企業的立場,誰來顧及銀行債權?

也因此,政府雖宣稱「三挺政策」將創造「三贏」,銀行配合度卻不高,為此,行政院還要求財政部研擬「獎懲制度」,以此對銀行施壓,卻也引起更多的反感。

同樣是紓困政策,而且由同一批官員主導,當年的財政部長邱正雄,現已高升行政院副院長,當時的財政部次長陳?,如今是金管會主委,只是過了十年,紓困政策就變得如此漫無章法,難道這些官員都忘了過去的經驗?

政府要銀行挺企業,必須先落實「政府挺銀行」,不能老是「口惠實不至」,還要顧及銀行的風險,多數公民營銀行都有股東壓力,政府只會要求銀行挺企業,銀行債權如何確保?銀行股東權益誰來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ta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