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動台灣外匯存底的主意,他就是賣國賊


原文:投資客日誌

是誰想動用外匯存底?
從之前有一堆意圖不軌之人試圖想要動用外匯存底去做投資,或者另作其他意圖。
這些人的心態實在可議...

最近又有一些有問題的官員,意圖動用外匯存底來救經濟....

唯一頭腦清醒的彭總裁也終於不得不再度跳出來叫醒這些頭腦不清醒的人....
外匯存底並非完全表示一國國力的象徵,有的人會說像美國那種很強大的國家,也未必會有極高的外匯存底。

不過很不幸的,我們並不是國家,台灣只是一個沒有國際地位的島嶼,在世界版圖上,台灣甚麼都不是,其實是附屬在中國大陸底下的一個地位不明確之區域。

為何國際各大國家敢與台灣島做生意?
並不是因為課本所說的,台灣是熱愛自由民主的先進國家,所以大家都站在台灣這邊,認同台灣。
而是因為台灣有足夠的外匯存底,讓外國人相信台灣有足夠的能力與國際間交易。

像是韓國如果經濟垮台,有IMF的特別提款權可以使用。
但是台灣沒有,如果我沒記錯,台灣如果要特別提款權,需要請台灣區區長向母國去申請才有....

因此許多正直的的人,會堅持表示為求台灣經濟貿易之穩定,千萬不能讓外匯存底承擔風險。因為那是台灣經濟的命脈....

我一位老師說的露骨:「誰敢動台灣外匯存底的主意,他就是賣國賊。

我才知道,原來賣國賊已經逐漸浮上檯面.....

===============================================================

新聞側寫-死了動外匯存底的心吧!

2009-03-08 * 工商時報

     人走到窮途末路、為解決餓肚子,翻箱倒櫃、掏遍口袋,不就是抱著最後一丁點希望,招喚到不小心迷路的幸運之神。

     府院又有人動了外匯存底的腦筋。因為台灣發生史無前例的經濟負成長8%,馬政府救經濟投入擴大內需經費4年5千億元,又落到財政包袱百年沉重,於是「我們的」2,940餘億美元外匯「存底」,就該在這個時候拿出來救國家。

     彭淮南昨天的大動作,都是要各界徹底死了動用外匯存底這條心!而且,不能把外匯存底在國內用,不只是彭淮南堅持,因為全世界的央行總裁都很明白!

      由於類似的消息多次都是「來自府院」,彭淮南不得不懷疑,是因為他享有任期制的豁免權,甚至個人固守原則的處事態度,實際上已妨礙到某些高官的「創意對策」,於是找出前央行總裁謝森中的口喻,苦口婆心地告訴各界:直接把外匯存底拿在國內用,會造成通貨膨脹,更會危及國內金融穩定,幸運之神絕不會降臨。

     外匯存底依法由央行銀行保管與運用,歷任央行總裁對此責任加重許多,彭淮南在任11年間,為了它而發新聞稿與立委溝通不知幾百遍。

     經濟繁榮時,大國外匯存底增加的快,台灣的排名就退步,國人以為台灣快完蛋了,彭淮南要出來講,「外匯存底不是多就好」;經濟爛時,他還要1字、1句寫澄清稿,告訴各界不要動用它。作為央行總裁,對這些幾年就要重演一次的爛戲碼,其實,真的很無奈!

===============================================================

小檔案-什麼是外匯存底
2009-03-08 * 工商時報

      一般人對外匯存底的誤解,它中文裡的「存底」2個字是起因,看起來幾近為「剩下」、「庫存」,就以為「那就拿出來用啊」。實際上,它的英文 Foreign reserve,直譯為「國際儲備」,用作為國際支付工具的外國通貨,是正常國家從事國際間交易所必須的,而貿易順差越多的國家,該國央行所持有的外匯存底就會越多,使得國際收支產生巨幅盈餘。

     截至2月底達2941.87億美元的台灣外匯存底,實際上是台灣對外輸出所賺來的,是屬於全體國民所共有,其成份比重有1.政府持有的黃金、2.政府所持有的可兌換外幣、3.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國外資金,與全體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的國外資產淨額。

     國人對外輸出所賺得的外匯並不能直接在國內使用,因為國內的支付是使用新臺幣。想動用外匯的人,必須先準備好等值的新臺幣,然後依照結匯手續來動用,政府機關也不例外。

      央行對於國家外匯存底的保管和運用,是站在「外匯資產與新臺幣負債必須平衡」的觀念和實際操作上,因為央行每買進1美元,就要付出新台幣等值的匯率,央行買進美元愈多,也同時增加了愈多的新台幣負債。數十年來,央行在海外操作外匯存底得宜,近年繳庫盈餘佔中央政府歲入的比率達10至13%之間。

===============================================================

央行:外匯存底 國內不能用
【2009/03/08 經濟日報】

動用外匯存底救經濟?中央銀行昨(7)日跳出來捍衛外匯存底,強調動用外匯存底支應擴大內需經費,除可能造成通貨膨脹,也會導致央行財務惡化,危及國內金融穩定。央行決策官員直截了當地說:「外匯存底不能用在國內。」

外傳行政院要求央行評估仿效新加坡模式,從外匯存底移撥5%至10%額度支應救經濟,央行彭淮南直言,他對此事「一無所悉」。

由於外界近來屢以外電報導新加坡及日本動用外匯存底的例子,提議台灣也可動用外匯存底來救經濟。央行昨天特地發新聞稿說明新加坡及日本的作法。

央行指出,新加坡政府並未計劃動用外匯存底,而是計劃動用該國財政部投資於GIC及淡馬錫(Temasek)兩機構之孳息。如擬進一步動用本金,需獲得國會同意。日本政府則是擬提撥50億美元外匯貸給公營機構「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apan Bank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簡稱JBIC),再由JBIC轉貸日本海外企業,以支應其外幣資金需求。

央行強調,長期以來,央行一直使用外匯存底融通外匯指定銀行,對國內廠商及海外台商辦理外幣貸款。像是78年起便提撥部分外匯存底種籽資金,參與台北外幣拆款市場;央行也辦理換匯交易、存放外匯指定銀行及對銀行業辦理外匯融通,提供外匯指定銀行外幣資金轉貸國內外廠商。

截至98年2月底,經由外幣拆款、換匯交易、存放外匯指定銀行(含輸出入銀行)外匯融通餘額合計已達278.25億美元。

彭淮南重申,外匯存底運用主要考慮四個原則,第一個是外匯存底的安全,不能被倒帳;第二個是流動性,因為外匯必須隨時支援國家的需要,所以不能全部作長期固定的投資;第三個是獲利性;第四個則是經濟性,也就是要用在有益於經濟發展的地方。

彭淮南強調,就算政府想動用外匯,也必須編列等值的新台幣預算,然後依照結匯手續動用。政府預算如果不夠,可以發行公債,向民間籌款,這才是動用外匯的正當途徑。

高層官員並指出,為管理及運用外匯,央行訂定「外匯資產管理運用應注意事項」(含風險控管、投資工具、往來銀行選擇標準及內部控管等),並經央行理監事會核定施行,也會定期召開外匯資產管理會議(含風險控管),外匯操作同時受內部及外部稽核監督,十分嚴謹。

===============================================================

彭淮南滅火:請拿新台幣來換
中時 日期:"2009/03/10 "

政府擴大內需需錢孔急,市場盛傳亞洲各國普遍縮水、台灣逆勢成長的外匯存底部位,成為被鎖定的財源目標,此一話題被連炒3天之後,央行總裁彭淮南等不及12 日財委會報告場合,提前跳出來親自說分明。他強調,「外匯存底絕對可以用」,只是不能「無償撥用」,換句話說,要用可以,但請拿新台幣來換才行!

近日媒體報導陸續將矛頭對準央行,包括:「中央銀行多所考量,不能動用外匯存底」;「逢外匯存底必反的頑固份子」等評語,讓央行承受很大壓力。彭淮南於是傍晚親自準備白板,跑到記者室上課開講。

彭淮南首先在白板上畫了幅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然後說,外匯是央行的資產,而新台幣的發行量與轉存款,就是央行的負債,而央行的盈餘也是記在負債方,兩邊大約是新台幣11兆元,當盈餘繳庫時,資產和負債都會減少。

指著白板的彭淮南說,因此,政府不能「直接拿走」央行資產的外匯部位,要拿的話,須拿相同的新台幣來換,更簡單的說,任何人只有持有新台幣,都可以到銀行購買外匯,也是使用到外匯存底;而政府想推動公共建設,要嘛編列預算,或者動用稅收,不論哪一種作法,用的都是新台幣,而不是外匯。

彭淮南強調,外匯存底一直都在運用中,特別是在進口與國際收支帳上,過去政府買拉法葉艦及大宗物資的採購,也都是用新台幣兌換外匯,然後匯去國外買;央行也有使用外匯存底,對國內廠商及海外台商辦理外幣貸款融通,或提撥部分外匯存底作為種籽資金,參與台北外幣拆款市場,辦理換匯交易、存放銀行及對銀行業外匯融通,提供銀行外幣資金轉貸國內外廠商。

彭淮南透露,截至2月底,經由外幣拆款、換匯交易、存放銀行外匯融通餘額,合計高達278.25億美元,可見外匯存底非但可以用,還是每天都在運用,外界對央行其實有不必要的誤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ta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