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  
已經回不去了的疲克斯

1995年,當其他家片商的動畫還在地面上爭搶著兒童市場大餅時,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以飛向宇宙般的姿態,創下了動畫電影的高標竿。即使各家片商開始仿效成熟深度題裁、學習電腦動畫技術,皮克斯的新作品仍以光速的速度飛向不同的銀河系,不斷創下更高的里程碑,快到連機尾燈都看不見,別說迎頭趕上,連追都追不上。

2006年,當我以為皮克斯的創意沒有極限,這家歐美動畫界唯一可以跟吉卜力平起平坐的工作室,在推出了汽車總動員後滑了一跤,這一跤跌的不重,但也讓人了解皮克斯不再是那麼高不可攀、難望項背,天才的創意終有極限。這一年,迪士尼買下了皮克斯,但這並不能作為作品失敗的藉口(事實上也沒那麼失敗,比起其他動畫電影,汽車總動員仍屬上乘,只是跟皮克斯的歷年作品相比,層次比較低),而且皮克斯的動畫電影製作時間約三到四年(從構想到影片後製完成),迪士尼的入主應該尚未影響到影片的製作走向。

其後四年,皮克斯再度展現其精湛的動畫技術與,最重要的,劇本人文深度和厚度的超高水準,其中包含唯一的系列作,玩具總動員三。然而,自此之後,皮克斯的光環逐漸黯淡,影片的水準也逐漸下滑,汽二的荒謬鬧劇、勇敢的偽女權故事,還包括今天這部,怪獸大學(怪獸電力公司前傳)的平淡無奇。我強烈懷疑,這些越來越扁平的的劇情是因為有迪士尼在背後主導的後遺症。

這部片講毛怪與大眼仔如何從不打不相識到合作無間的過程。本片大半的時間都是美國校園生活的翻版,雖然過程流暢,節奏輕快,但劇情的呆板無神,卻讓我看的呵欠連連、疲態盡現。皮克斯以往的電影有個特色,雖然主角不是人類,但發生在主角周遭的故事卻能泛起人性的共鳴與反思。而怪獸大學卻退步到一般二流動畫的水準,彷彿一群大學生假裝怪獸的外貌,扮演著大學生的校園故事。如果你體驗過美國校園文化,或許還會覺得有趣,但沒體會過的人,很可能會像我一樣完全無法領略那箇中的笑點或樂趣,更遑論探索發人省思的文本內涵或豐富逗趣的靈感巧思。

影片最後十五分鐘的危機與逆轉,稍稍地提升了本片的格局,但這更像病入膏肓、藥石罔醫的迴光返照。本片在光影方面的表現的確令人驚嘆,比之勇敢傳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我期待中的皮克斯電影不應該只是技術上的領先者,以動畫電影而言,真正能名留千史的關鍵仍然在於劇本與角色。看看接下來皮克斯要端出來的菜色: the good dinosaur, finding dory,實在很難讓我有期待的興奮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ta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