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今天電子時報的專題報導,我想,台灣大多數的網通廠永遠也擺脫不了代工的宿命吧!
=====================================================
隨著台灣WiMAX執照競標作業結果出爐,再度炒熱台灣WiMAX產業發展居全球領先地位的話題,近來台灣業界有種說法認為,以台灣在2007年第3季完成發照的進度來看,最快在2008年第2季或第3季,就有業者可在台灣局部區域提供WiMAX商業化營運服務,以這樣的時程來看,甚至可能會比美國Sprint Nextel或Clearwire的動作還快,讓台灣WiMAX發展3級跳,進入全球WiMAX產業的領先隊伍中。

對照目前樂觀的氣氛,若把時間拉回到1年多前,業界輿論對台灣WiMAX前景的看法卻是大不相同。

1年多前,雖然當時M台灣計畫、WiMAX加速計畫等相關政策都已逐一開始進行,但業界對台灣WiMAX產業發展卻是憂心忡忡,認為台灣發展 WiMAX產業的起步雖快、但推動進度太慢,已然明顯落後於全球產業發展之外。而那時提出台灣WiMAX發展腳步落後看法的人,最喜歡拿來比擬的例子,就是在2006年中開台營運的南韓WiBro服務。

短短1年多的時間,從落後到領先,台灣WiMAX產業發展進展之「神速」,還真的是讓人嘖嘖稱奇,或許,這也算得上是另類的台灣奇蹟。

事實上,「落後」與「領先」其實都只是相對比較程度上的差異。1年多前,大家都認為台灣發展WiMAX的速度太慢,是因為看到南韓的WiBro服務上路,又或者是看到部分國家宣布要推動區域性測試營運,而台灣除了M台灣計畫以外什麼都沒有,即使當時也沒什麼人搞懂到底有多少國家已開始測試營運,又或者 WiBro服務究竟在做些什麼,但單憑這些表面化資訊傳遞出的消息,就已經讓台灣業者感到焦慮,擔心自己雖然很早就開始在起跑線上準備,但眼看著別人都已經起跑,自己卻還停留在原地。

不論是「落後」或是「領先」,講穿了其實都是高度不確定的形容詞,若將問題回歸深究到產業最基本面的發展來看,台灣WiMAX產業的發展其實並未受到這些氣氛的影響而有所改變。以台灣有限的市場規模來看,WiMAX營運服務所能創造的服務商機,比得上Sprint Nextel預估的1億人用戶數規模嗎?所以,整個台灣WiMAX產業的發展重心,還是會回歸到台灣最根本的資訊通訊電子產業上,也就是台灣要如何利用本身先期建置的營運網路環境練兵,創造出具創新應用價值的WiMAX系統網路平台或裝置產品,透過自主掌握核心技術與創新應用,提升台灣在WiMAX產業鏈上的附加價值與競爭地位,這其實就是台灣開始押寶扶植WiMAX產業時的原始想法。

但經過這幾年的變化,從被認為「落後」到變成「領先」,台灣廠商在WiMAX系統設備或裝置產品上的發展有明顯不一樣的發展變化嗎?核心網路平台,沒份;基地台設備,代工;用戶端設備,全拿。

這樣的產業價值鏈配置是不是很熟悉?沒錯,這就是台灣廠商目前在WiMAX市場所扮演的角色,與2G或3G、無線區域網路(WLAN)階段相比,台灣也許多了一些機會,例如多了參與基地台的代工製造,與大廠客戶在全線用戶端裝置的密切合作,但歸根究底,台灣業者還是在做用戶端設備,還是在WiMAX數據機、 WiMAX路由器、各式介面的WiMAX網卡。類似這樣的狀況,有因為台灣WiMAX產業發展在全球是落後還是領先而改變嗎?答案是,沒有。

那麼,台灣WiMAX發展進度究竟是落後還是領先,到底對誰有意義?只有2種人,一是目前已取得WiMAX營運執照的業者,另一則是主導推動產業政策的政府官員。

對擁有WiMAX營運執照的業者而言,若台灣在全球WiMAX市場上的發展進度是相對領先的,能夠搶到最早開台的機會,那麼就有機會成為全球WiMAX市場討論的主角,就像是當年的南韓WiBro一樣,除了有名還能有利,能吸引如英特爾(Intel)創投等國際性資金投資,或是挾帶WiMAX概念股的題材,讓相關企業的市值快速膨脹。而對政府而言,選舉又快到了,政治人物對政績成果的需求想必是只會多不會少,「台灣WiMAX產業發展居於全球領先地位」,不但夠力、還夠國際化,怎麼講都是個響亮的政績口號。

從落後到領先,台灣WiMAX產業發展前景很難用幾個比較性的形容詞來評斷,即使台灣在目前可能真的略有領先,但別忘了,南韓WiBro服務也曾經領先全球,但現在卻又如何?在全球WiMAX產業發展的競逐賽上,台灣與領先集團的差距絕對比我們想像中遠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ntaro 的頭像
    gentaro

    戲夢閣

    genta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